如何运用社交故事让自闭孩子走出沟通障碍
发表日期:2016-08-09    文章编辑:lphealth    浏览次数:

社交沟通障碍是自闭症学童的核心问题, 透过「社交故事」以灵活的方法教导孩子。在写故事和说故事的过程中, 都是以自闭症学童的角度出发, 利用在社交场合中可见的迹象线索, 一般人的观点和反应, 去解释一些情境、技巧和概念。透过自闭症学童的眼睛看世界, 為他们耐心地描述我们视為理所当然的事物。

目的及功能

社交故事绝不是控制自闭症学童社交行為的工具提供客观及正确的社交资料(何事、何时、何地、為何、如何); 利用自闭症学童较强的处理视觉讯息能力, 希望能增强自闭症学童的社交理解能力。

—引导正确的社交行為和态度, 或一般人预期恰当的社交表现; 希望能从而增强及扩阔自闭症学童与人交往的能力。

解释大部份人应有的社交表现及其他人对正确社交行為的反应, 令自闭症学童直接「阅读」及明白社交要求; 希望能增强自闭症学童「心智解读」的能力。

—描述社交场合/处境的特点, 重心或可能產生误解的细节; 目的是处理自闭症学童缺乏掌握重要部份和整体概念的能力。

如何策划及推行社交故事

推行对象的选择:

· 自闭症学童

· 其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童

学童能力:

· 需具备有明白符号的能力:(如:认字、阅读、辨图、辨相、说话…)资料搜集:

· 确定目标

  • 哪些社交行為希望改善

  • 希望与学童分享哪些有关的社交资料

搜集资料的方法:

访问(家长、老师、专业人仕、学童、与学童接触有关人仕)

观课(学童及了解「案发」现场的环境、实况及变异…)

资料内容:

·在哪里发生

·涉及哪些人

·事情发生的始末

·发生了甚麼

·為何会发生

·哪些时候, 学童会有恰当行為

·哪些东西在学童眼中是很重要的写故事的语句:

·书面语

·选用的词汇和句子长短须合乎学童的语言程度及能力, 以易明及简洁為原则

·有需要时, 可附以图片帮助理解

社交故事的编写

基本句子

1. 描述句子

·描述事实

例如:

a. 我的家有一个厕所

b. 小卖部通常会有苹果汁卖2. 透视/观点性句子

2、关於人认為、想法、感觉、知道甚麼等…

例如:

a. 思想—妈妈知道什麼时候要帮我洗澡

b. 相信—很多人相信有病要去看医生

c. 意见—个个同学都喜欢放小息

d. 感觉—有时妈妈会感到唔开心

3. 指示性句子

·指出在不同的社交活动中, 学童有可能的行為或引导学童应有的行為

例如: 排队时, 小朋友一个跟一个, 慢慢步 行到洗手间; 小朋友要排队, 我可跟小朋友排队。

4. 肯定性句子

·表达大多数人对这件事共同的意见

例如: 我排好队后, 人人会讚我乖。

*基本的社交故事句子比例:

2-5句 描述、透视、肯定性句子

0-1句 指示性句子

编写时注意事项

1. 社交故事编排有引言、内容及结语

2. 社交故事内容是针对提供有关学童目标行為的资料:

例如:

「為何要说唔该?」

「怎样请同学帮我?」

「那里有厕所?

3. 编写时, 以学童作第一身

4. 用字要正面:

例如:(对比)

·我害怕风筒

·有时风筒会发出噪音

5. 避免使用可能会引起不安的字眼:

例如: 将不同改為另一位变了改為代替

6. 避免用过於肯定的字眼

例如:必须

7. 学童只能理解字的表面意

例如:

  • 星期六下午二时, 妈妈会带我去游泳。

  • 星期六下午二时, 通常妈妈会带我去游泳。

8. 使用实际易明的字眼, 也可配合视觉用具帮助理解

如:图画、实物、相片…

9. 使用标题来点出整个故事最重要的地方, 通常会使用问句的方式

例:在图书馆内我们会怎样?引入及推行社交故事的

建议:

  • 针对学童的个别需要, 不断检讨。

  • 以正面、肯定及坦诚的态度引入故事。

  • 不要以阅读故事作為对坏行為的惩罚。

  • 阅读时, 将大家的专注放在故事上, 若想学童留意成人的面部表情, 可留待当学童已熟习故事的内容后才慢慢引入。学童可能阅读一个或多个故事。阅读时,成人宜於每次只介绍一个, 而在阅读时由第一个开始, 到第二个…, 这可帮助学童感到故事是有预测性的, 帮助他建立安全感。

  • 阅读的频次视乎学童的兴趣和专注, 不要强迫;找个大家也感到舒服的时间阅读, 有时会每天阅读两次, 一次伴读, 一次自己读, 明白及熟习后, 由学童自行阅读。

  • 编写故事时要特别留意图书顏色的处理, 可能让学童误解当中的讯息。多用有创意的方法让学童明白故事的内容:

请学童指著正阅读的那部份。

集故事内有关物件, 可让学童演出故事的内容。

鼓励学童留意上文下理的关系, 除了可问他:「甚麼是___?」的问题外, 也可问他:「你猜他会有甚麼反应?」又或是:「你猜他為何会这样?」创意活动可令社交故事更丰富。

角色扮演。

让学童在现场边观察边阅读, 增强类化。

模拟及真实情景学习。

创作与故事有关的活动或常规, 以帮助学童更适应特定环境的要求。

10. 也可将社交故事拍摄成录映带/影像播放。

11. 多由学童的生活经验延伸故事的内容。

 

 

以下是為一名自闭症学童编写的一则社交故事: 

 

文文是一名八岁患有自闭症的学生, 现正就读特殊学校三年级, 对文字很有兴趣。当他流鼻涕时, 他常常用手抹鼻涕, 很不卫生。  老师虽然曾多次告诉他要用纸巾拭抹, 但他却常常忘记。因此為他编写一个社交故事, 提醒他要用纸巾或手巾抹鼻涕。

甚麼时候我要擤鼻涕呢?

 

鼻子里会有鼻涕。

有时我患了感冒, 有时我得了鼻敏感,这时候鼻子里的鼻涕真的多。

 

有时候因為其他原因,我鼻子里会有很多鼻涕。

 

擤鼻涕、抹鼻涕是一件平常事。

 

甚麼叫「擤鼻涕」?

 

有时我会感到鼻子塞住了,这表示我鼻子里或者有鼻涕。

 

有人会说:「你的鼻子塞住了!」

 

我可以用力把鼻子里的鼻涕擤出来。

 

这就叫「擤鼻涕」。有时我会流鼻涕,这表示鼻涕正流到我的脸上。

 

有人会说:「你流鼻涕了!」

 

我就可能要抹鼻涕。

 

「抹鼻涕」就是把鼻涕从脸上抹去。我用什麼来擤鼻涕、抹鼻涕呢?

 

我用纸巾来擤鼻涕、抹鼻涕。

 

纸巾是一块正方形的柔软棉纸。

 

纸巾有很多顏色, 可能是白色,

 

也可能是其他顏色。

 

我可以用纸巾擤鼻涕、抹鼻涕。

 

大人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纸巾。

 

我怎样用纸巾?

 

大人会教小孩怎样用纸巾。

 

大人可能会帮我擤鼻涕、抹鼻涕。

 

我也可以自己擤鼻涕、抹鼻涕。

 

擤鼻涕、抹鼻涕的步骤是这样的。

 

第一步骤:找一盒纸巾。

 

第二步骤:从纸巾盒里拿出一张纸巾。

 

第三步骤:把纸巾放在我鼻子上。

 

第四步骤:轻轻抹走鼻涕,或者把鼻涕喷在纸巾上。

 

第五步骤:把用过的纸巾放进垃圾箱。

 

我会试试依着这些步骤来擤鼻涕、抹鼻涕。大人会帮助我学会这些步骤,这样,我就可以学会怎样擤鼻涕、抹鼻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