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上有个段子,爸爸妈妈在客厅玩手机,屋里的孩子醒了,在哭闹,妈妈踢了老公一脚,说,你去,爸爸撒起腿赶紧躲进了自己的卧室
这个皮球踢来踢去的场景想必很多家长都很熟悉,孩子想要家长陪玩时,家长心中立马升腾起一股不耐烦,恨不得立马消失在孩子眼前,随便去做点什么都行,只要不用陪孩子!
为什么要讲这个呢,因为它和我们今天要讲的主题息息相关,也就是孩子的注意力到底是谁的锅?
看到这里,很多家长要问了,孩子注意力的问题,肯定是孩子自己的锅呀?咳咳,别着急,看完这篇你会有不一样的答案。
当孩子在玩自己喜爱的东西时,想一想作为家长,你在旁边是怎样做的?或许正当孩子玩的起劲时,你让孩子过来把作业写了;孩子正在画画,你说,哎呀,别把水彩笔涂的到处都是!你可能觉得此时的孩子渴了,饿了,上去嘘寒问暖,来,宝贝,喝点水。
你会问,这样有错吗?我平时都是这样做的呀。
答案是,错了。
这个时候的孩子其实是在自我专注,就像成年人一样,如果我们在专注的做一件事情,肯定也不想要别人一会和我们说一句话,一会让我们做一件事。成年人尚且有辨别是非和继续回来做事的能力,但是小孩子由于对母亲和父亲的需要,很容易就把注意力转移到家长身上。
回想一下我们小时候,是否有过被打断的场景?没错,孩子的专注力就是从小时候开始培养的。孩子也有专注的需要,他可以从这件事情中体会到快乐。有些家长会觉得此时的孩子很无聊,说实话,这都是家长的一厢情愿。
记住,此时家长最重要的角色是让孩子自己玩一会儿,而不是一会儿送水,一会儿送水果,这个时候你的任何言行举止都会打断他的专注。若你这时候想加入,可以问一下孩子的意见再加入,并确保自己可以和孩子这个游戏进行完!确保进行完!进行完!进行完!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回到我们刚开始讲到的段子,孩子无法专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孩子的安全需求没有满足,而陪伴与玩乐是安全感满足的条件。
孩子基本都有玩乐的需求,如果这种感觉没有被满足,孩子会不断寻找这种安全感,无法进行到更高阶段的需求,如果你的孩子不断地提要求,很有可能他的安全感没有被满足。作为家长,不要等到孩子开口恳求时才满足孩子,这个时候叫溺爱!
正确的做法是提前满足。这才叫真正的满足。比如,孩子想吃巧克力,平时你很限制他吃,但是这一天,你们一起来到了商场,提前问孩子,宝贝,你想吃巧克力吗,妈妈等下给你买。如果孩子要吃,那接下来就一定要兑现承诺。孩子会觉得,妈妈说过了,那妈妈待会就会给我买的。
另外,在家中,也要提前关注,比如,宝贝,我们一起去画画好不好?爸爸带你出去踢球;或者,来宝贝,帮爸爸一起拖个地;妈妈在刷碗,你帮妈妈洗个青菜好不好等等。
家长要成为引领者!而不是被迫加入孩子的那个人!
我相信看到这里,大多数人都会说好难,我没空。嗯,就像我前面说的,孩子的有玩乐需求也有自我专注的需求,而孩子玩乐需求如果在3-4岁满足了,那么四岁半之后,家长就可以适当拒绝孩子,可以说不好意思,妈妈现在要做饭,你去做你喜欢的事情吧。
这样大家应该懂了,如果孩子的玩乐需求被满足,他才可以自我成长,而不是那个时时刻刻需要大人关注的小孩子。
中国有句古话说三岁看大,这句话不无道理,如果孩子在三岁前的吃喝拉撒睡可以被满足,3-4岁的玩乐被满足,那么这个孩子将会成长为人格健全可以自我应对困难的孩子,所以家长还在说我的孩子怎么坐不住,怎么不专注了吗?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需求和陪伴没有被满足。
话说回来,难道不被满足的孩子都会出现问题吗?这里先排除较严重的,比如注意力缺失,多动冲动的孩子,这类孩子要送去正规的辅导机构和康复机构,问题来了我们要正视问题,才有可能解决。
一般的孩子多多少少都会缺少关注,家长也不必太担心,哎呀,我当初如果多陪孩子玩玩就好了,家长也有自己的难处,给自己适当的空间处理自己的情绪。当然,现在陪也不晚呐,你说是不是?
套用《请回答1988》里的一句话,正因为上帝不能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愿我们都能成为孩子前行道路上那个可以永远支持他们的人!
For life, for love.
心理咨询与联系
滨江:0571-88922897;
杭州市滨江区新联路20号2楼乐培心理咨询室A
嘉汇:0571-85135090;
杭州市下城区朝晖路179号嘉汇商务大厦1101室
手机:13386508065(同微信)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