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打了,该不该教孩子“以牙还牙”? 正确处理的方法应该是...
发表日期:2016-08-15    文章编辑:lphealth    浏览次数: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与小伙伴之间的磕磕碰碰在所难免,。"有人打了我的孩子,我到底该不该教他打回去?”作为家长,既害怕自己的心肝宝贝被别的熊孩子欺负,又担心在自己的怂恿下,自己的孩子变成别人眼中欺负人的“熊孩子”。为人父母在其中应该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

 

 

 
孩子被打,需要鼓励打回去吗?

 

 

小孩子之间正常的碰撞是不可避免的,只要不存在肉体伤害,家长尽可能不要介入,要让孩子自己去解决纠纷。其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小孩子打架根本不需要调解,他们自己一会儿就和好如初了,就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早把纠纷忘得一干二净了。而大人一旦介入,就变得复杂了,本来是小孩子之间的小摩擦,结果可能演变成两家大人之间的矛盾。

 

我们不妨先来想象一下在大人的“鼓励”下打回去的孩子会出现哪些可能吧。也许他们从此以后就明白了“以暴制暴”;也许有的孩子本身就性格平和,即使打回去了,他们内心还是害怕的;或者他们没打回去,于是就被家长贴上了“懦弱”的标签;亦或者最终变成了两个孩子打来打去,家长强行拉开的局面。

 

不管是哪一种可能性,都没有帮助孩子学会如何应对被欺负的情况,而在成年社会中被欺负的情况(也许不是肢体的),又怎会少呢?

 

孩子的小小世界就是成人社会的缩影,他们和同龄孩子之间的互动,都是在帮助他们学习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帮助他们今后更好地应对社会。孩子始终要长大离开家人,要用聪明才智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武力。

 

 
为什么有的孩子爱打人?

 

 

 

1
来自环境宝宝具有模仿的天性。

 

 

父母给他提供什么样的环境,他就会不加选择地吸收周围环境给予他的一切。宝宝模仿的对象来自小伙伴,电视电影等各种媒体,也来自他周围的成人。宝宝不仅模仿电视节目中看到或者平时在周围环境中看到的各种攻击性行为,对于成人之间那些带有玩笑性质的“攻击行为”,他也因无从分辨而不加选择地模仿。

 

比如,为了逗宝宝开心,有的父母可能会假装打宝宝、咬宝宝,或者以其他具有攻击性的行为来逗宝宝等等,这样就无形中给了宝宝一个印象,打人咬人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或者是一种表达喜爱之情的方式。

 

 

2
来自父母不恰当的态度

 

 

第一次发现宝宝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如果父母处理不当,就可能强化宝宝的这种行为。比如,当宝宝第一次出现打人、咬人等行为时,因为宝宝年龄小,成人往往觉得十分有趣,从而惊喜地与家庭成员议论“哦,宝宝会打人了!”者以其他赞赏的姿态来面对宝宝,比如,当爸爸的可能会很欣赏地对宝宝说:“好,再来一下!”父母的这种反应就会给宝宝一种误导,无形中强化宝宝的这种攻击行为。

 

 

3
出于减缓压力的需要

 

 

对于比较小的宝宝,由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因此,他常常无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也因此无法释放因为无法有效与人沟通而带给他的压力,于是他只有通过咬人、打人等方式来激怒或欺负他的玩伴,借此释放来自他内心的压力。

 

 

 
宝宝被打了,家长该怎么做?

 

 

如果孩子被打了,并不建议任何情况都是简单地打回去,暴力行为有时候只会让暴力升级。当然也并不代表,被伤害了,一味的忍让。那么孩子被打,到底该让孩子怎么做呢?


1、不管孩子受没受伤害,我们都得告诉他事情最基本的原则:打人是不对的。是非观念必须明确,家长可以和孩子说,以后别人打你,就算你不痛,也要告诉别人,“你是不对的,你不能打我。”

 

2、被打孩子的爸妈最担心的就是孩子被打不还手会不会心里委屈难过,以后不自信?所以你要教会孩子一些震慑对方的小技巧,让孩子增强自我意识。

 

你可以告诉孩子:如果别人打你了,并不是你弱,而是你比他更懂事,但是你不用怕他。你记得说话的时候盯着对方的眼睛看,特别是对方不友好的时候,更要这么做。另外,如果你很生气,你就要有生气的表情,让对方感受到;当你觉得被欺负了,你要显示勇敢的表情。这是美国儿童心理专家Michael Borba的建议,在被欺负时,你脸上怎样的表情比你说的是什么更重要。

 


3、你也得让孩子知道,为了防止对方进一步侵犯,立刻推开他,并且迅速离开

 

4、如果对方还是继续追打,一定要大声喊叫,寻找大人的保护。要让孩子明白,大人是可以保护他的。

 

5、如果孩子自己打回去了,请不要责怪他,要不然他会觉得异常委屈,为什么被打了妈妈还帮别人。而是该问问他被打的感受,表达自己的共鸣;再聊聊打回去后的感受,如果孩子的情绪被排解了,告诉他回击也要适可而止,注意分寸,别人不再欺负你,你的回击也要停止


6、最后要和孩子强调,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记得回来告诉爸爸妈妈。要他明白爸妈永远会保护他、理解他,也愿意帮助他更好地应对不同的局面,尤其是内向的孩子,一定不要让他们把不愉快的情绪压在心底。

 

有时候别怕孩子吃亏,因为让孩子们学会自己处理冲突也很重要。三岁前的孩子打人,大多数是因为动作比语言发展得快,他还不怎么会表达各种情绪;或者他只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又或者他喜欢另一个小朋友、想和他一起玩。


你的过多参与,也许会让孩子没有机会回应对方,失去积累自己经验的机会,要知道在多次的博弈之后,孩子才能找到保护自己和不受伤的最佳准则,教会他自己去化解内心的不快乐和愤怒,才是人生中更重要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