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孩子,好的家规是孩子成长【隐形的翅膀】 ——张老师教会您如何给孩子做家规
发表日期:2019-06-14 文章编辑:lphealth 浏览次数:
经常有家长在心理咨询的过程里,轻松地告诉我在0-6岁的时间里,只要尊重孩子的快乐成长即可,不要求孩子的学习,也不要求孩子的行为规则……。进入小学后的家长极其抱怨地告诉我,孩子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孩子的社交规则,学校的规矩……怎么都建立不起来,学校投诉多多,焦头烂额……
您从未设立家规,在孩子0-6岁成长的环境过程中,那么7岁后的他/她就无法认知到什么班规、校规、社交规则甚至法律法规……面对6000余例的个案咨询,张老师对0-6岁的爸爸妈妈有话说:
1 抢夺和触犯人身的行为绝对不允许
抢夺的行为(比如玩具、食物)是在家里养成的,到幼儿园和学校,就会和小朋友抢东西,小朋友不给,她/他就开始推人、打人、甚至咬人……继续往下发展,就会衍生成了强势要求别人服从自己的意志;继续往下发展,就会进行情绪抓狂、自伤或者攻击他人以实现自己的想法和要求
在0-6岁的孩子心理教育的过程里,对于抢夺行为和情绪需要【禁止行为】,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需要,鼓励孩子用交换得到想要的
2 尊重我的、你的、他的
有些孩子,无法清晰区辨你的,我的,他的……也就意味着孩子很难分清自己和他人的所有权,再 加上家长没有很好的家规建立,很容易在进入幼儿园的时候,只要是我喜欢的,我就可以毫不犹豫地伸手去拿,拿到我手上地就是我的了;或者有个声音或者眼睛瞄一下,就应该有人要给我的,就有人可以来满足我的。
在0-6岁的孩子心理教育的过程里,可以从家庭成员自身专用的衣服和鞋子开始,并类化再归纳所有权【这件是你的,这件是妈妈的,这件是爸爸的】帮助孩子建立自己和他人所有使用权的界限,等孩子能清楚的分辨【自己的】和【他人的】所有权区别的时候,如果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就可以按照他既有的习得认知提示问【这是你的吗?】让孩子独立的进行判断、并严格的执行家规
这样,孩子到了幼儿园,到了学校,就知道没有自己的名字的东西是别人的,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而【我的】东西一定归我管理和负责
3 拿出来和放回去
很多时候,孩子在前面扔玩具,家长在后面捡拾玩具……很多家长也会因为孩子的身体状况,就以爱的名义剥夺孩子健康的身心发育成长,比如孩子的独立收拾玩具的机会,自己给自己照顾的机会
在0-6岁的孩子心理教育的过程里,需要立下家规:每次玩具玩好之后,要自己收拾玩具;做完手功作品,要自己收拾桌面;喝完水,吃好食物要让孩子学习从哪里来的东西放回哪里去……这样的规则可以让孩子学会尊重环境,最终形成自身的教养和在别人家做客的礼貌。
孩子在对东西【哪里拿放回哪里】的过程里,不仅仅提升自理能力,还在收拾的过程里,可以学习练习【决定】什么东西要放在哪里——对孩子的思维逻辑和系统化记忆力有帮助,比如重的大的放下面,轻的小的放上面……;到了学校,孩子就会有归位的好习惯出现,生活也会非常的有序的
4 必须懂得等待轮流
很多家庭都以孩子为中心,吃饭孩子先吃,水果孩子先吃……慢慢孩子就习得,必须以自我为中心,如果不满足,就用情绪和行为表达
在0-6岁的孩子心理教育的过程里,需要立下家规:家庭序位,长辈优先、大人优先……与其若干年后抱怨孩子不懂得孝顺,不懂得尊重,还不如从小开始尊重序位,长辈优先、大人优先……着恰恰是对孩子最好的爱,爱得长远。当我的孩子在家里就可以学会等待、轮流的时候,进入幼儿园和小学的她/他,自然懂得老师、大人、自己、伙伴……先后
5 不可以随意打扰别人的谈话和工作
以孩子为中心,当父母在工作的时候、谈话的时候、孩子是被运行随时插入,打断自己的讲话,立刻回应孩子的需要……若父母允许孩子长期如此,孩子就会养成可以不顾一切,不需要察言观色地等候就可以打断别人的习惯;到了幼儿园、学校,也不知道为什么老师上课的时候,我是不能说话的?
在0-6岁的孩子心理教育的过程里,需要立下家规:家庭要教育当别人在说话的时候不应该随意打断他人,要示范孩子如何使用眼神、示好的微笑或举手的方式引起他人注意力……在这个过程理,孩子就潜移默化的学会社交艺术的换位思考
6 做错事要道歉,并且从父母的带入示范开始
很多时候,家长觉得孩子还小,就处处让着他,就算孩子做错/犯错,也是被允许和保护的……盲目的包容和同情成为孩子失去认识什么是认错及道歉的社交障碍
在0-6岁的孩子心理教育的过程里,需要立下家规:知道什么是错误的,做错要承认并道歉,懂得承担责任;这个过程里,父母的带入示范就是孩子最好的习得,最好的动力
7 联系
7.1 滨江店:杭州市滨江区新联路20号2楼乐培心理咨询室A ,咨询前台电话是88922897
7.2 嘉汇店:杭州市下城区朝晖路179号嘉汇商务大厦1101室,咨询前台电话是85135090
7.3 手机:13757118269/13386508065(同微信)
本文版权归属乐培心理张老师,如有转载,请联系作者注明出处。
您从未设立家规,在孩子0-6岁成长的环境过程中,那么7岁后的他/她就无法认知到什么班规、校规、社交规则甚至法律法规……面对6000余例的个案咨询,张老师对0-6岁的爸爸妈妈有话说:
1 抢夺和触犯人身的行为绝对不允许
抢夺的行为(比如玩具、食物)是在家里养成的,到幼儿园和学校,就会和小朋友抢东西,小朋友不给,她/他就开始推人、打人、甚至咬人……继续往下发展,就会衍生成了强势要求别人服从自己的意志;继续往下发展,就会进行情绪抓狂、自伤或者攻击他人以实现自己的想法和要求
在0-6岁的孩子心理教育的过程里,对于抢夺行为和情绪需要【禁止行为】,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需要,鼓励孩子用交换得到想要的
2 尊重我的、你的、他的
有些孩子,无法清晰区辨你的,我的,他的……也就意味着孩子很难分清自己和他人的所有权,再 加上家长没有很好的家规建立,很容易在进入幼儿园的时候,只要是我喜欢的,我就可以毫不犹豫地伸手去拿,拿到我手上地就是我的了;或者有个声音或者眼睛瞄一下,就应该有人要给我的,就有人可以来满足我的。
在0-6岁的孩子心理教育的过程里,可以从家庭成员自身专用的衣服和鞋子开始,并类化再归纳所有权【这件是你的,这件是妈妈的,这件是爸爸的】帮助孩子建立自己和他人所有使用权的界限,等孩子能清楚的分辨【自己的】和【他人的】所有权区别的时候,如果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就可以按照他既有的习得认知提示问【这是你的吗?】让孩子独立的进行判断、并严格的执行家规
这样,孩子到了幼儿园,到了学校,就知道没有自己的名字的东西是别人的,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而【我的】东西一定归我管理和负责
3 拿出来和放回去
很多时候,孩子在前面扔玩具,家长在后面捡拾玩具……很多家长也会因为孩子的身体状况,就以爱的名义剥夺孩子健康的身心发育成长,比如孩子的独立收拾玩具的机会,自己给自己照顾的机会
在0-6岁的孩子心理教育的过程里,需要立下家规:每次玩具玩好之后,要自己收拾玩具;做完手功作品,要自己收拾桌面;喝完水,吃好食物要让孩子学习从哪里来的东西放回哪里去……这样的规则可以让孩子学会尊重环境,最终形成自身的教养和在别人家做客的礼貌。
孩子在对东西【哪里拿放回哪里】的过程里,不仅仅提升自理能力,还在收拾的过程里,可以学习练习【决定】什么东西要放在哪里——对孩子的思维逻辑和系统化记忆力有帮助,比如重的大的放下面,轻的小的放上面……;到了学校,孩子就会有归位的好习惯出现,生活也会非常的有序的
4 必须懂得等待轮流
很多家庭都以孩子为中心,吃饭孩子先吃,水果孩子先吃……慢慢孩子就习得,必须以自我为中心,如果不满足,就用情绪和行为表达
在0-6岁的孩子心理教育的过程里,需要立下家规:家庭序位,长辈优先、大人优先……与其若干年后抱怨孩子不懂得孝顺,不懂得尊重,还不如从小开始尊重序位,长辈优先、大人优先……着恰恰是对孩子最好的爱,爱得长远。当我的孩子在家里就可以学会等待、轮流的时候,进入幼儿园和小学的她/他,自然懂得老师、大人、自己、伙伴……先后
5 不可以随意打扰别人的谈话和工作
以孩子为中心,当父母在工作的时候、谈话的时候、孩子是被运行随时插入,打断自己的讲话,立刻回应孩子的需要……若父母允许孩子长期如此,孩子就会养成可以不顾一切,不需要察言观色地等候就可以打断别人的习惯;到了幼儿园、学校,也不知道为什么老师上课的时候,我是不能说话的?
在0-6岁的孩子心理教育的过程里,需要立下家规:家庭要教育当别人在说话的时候不应该随意打断他人,要示范孩子如何使用眼神、示好的微笑或举手的方式引起他人注意力……在这个过程理,孩子就潜移默化的学会社交艺术的换位思考
6 做错事要道歉,并且从父母的带入示范开始
很多时候,家长觉得孩子还小,就处处让着他,就算孩子做错/犯错,也是被允许和保护的……盲目的包容和同情成为孩子失去认识什么是认错及道歉的社交障碍
在0-6岁的孩子心理教育的过程里,需要立下家规:知道什么是错误的,做错要承认并道歉,懂得承担责任;这个过程里,父母的带入示范就是孩子最好的习得,最好的动力
7 联系
7.1 滨江店:杭州市滨江区新联路20号2楼乐培心理咨询室A ,咨询前台电话是88922897
7.2 嘉汇店:杭州市下城区朝晖路179号嘉汇商务大厦1101室,咨询前台电话是85135090
7.3 手机:13757118269/13386508065(同微信)
本文版权归属乐培心理张老师,如有转载,请联系作者注明出处。